为唱响“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旅游品牌助力康养之都建设”根植地方团队聚焦“双对标、双50”战略和西商融合协同发展,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决咨委、市文旅局等市直单位开展了系列营销传播推广活动,积极宣传推介商洛特色农产品、特色美食、精品旅游路线等,讲好商洛故事,奋力谱写新时代商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商院学子直播带货,播出助农“新希望”
根植地方团队通过电商直播助力商洛康养之都建设,持续推介商洛核桃、板栗、柿饼等农产品以及核桃糖、核桃露、核桃油、魔芋凉皮、秦岭蜂蜜等系列农特产衍生品,搭建的商洛“名特优”农产品直播间“商味道”同时在线人数突破4000+,社会关注度逐步升温,播撒了助农“新希望”。

团队师生先后赴南京、西安参加直播电商培训交流活动;赴商洛市六县一区调研县区电子商务中心、农特产品销售中心和县区典型电商企业的建设发展现状;与商洛市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达成共建意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组建10余支学生直播、短视频拍摄实践团队,并邀请校外专家、直播达人、校内导师,开展账号搭建、直播规则、拍摄技巧等专题培训10余场,学习直播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实践团队在校内开展日常直播,节假日走出校园,走访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在田间地头拍摄短视频、开展助农直播活动;并积极参与“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西商融合暨宁商协作直播电商促消费大赛”“西商融合巡回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等社会活动,累计拍摄短视频60余支,开展直播百余场,推介商洛特色农产品近百种,受到当地农户、地方农特产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鼓励支持。
二、推广商洛美食地图,助力康养之都建设
根植地方团队以营销推广“商洛美食地图”为抓手,不断创新营销推广方式,架通市民游客与商洛美食文化的桥梁,为打造康养之都品牌、推动商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精准把脉商洛美食资源,助力特色品牌打造。积极参与决咨委“打造商洛美食品牌助力康养之都建设”课题研究,先后深入商洛、安康各县区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参加饮食品牌建设座谈交流会,撰写研究报告,精准分析商洛美食资源开发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商洛特色饮食品牌建言献策。二是挖掘美食文化魅力,赋能康养之都建设。在商洛日报发表了题为《以美食文化品牌赋能中国康养之都建设》的专文,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商洛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深入探讨了美食文化品牌对康养之都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三是创新推广模式,商洛美食品牌闪耀省赛舞台。指导学生项目《秦岭山珍美食——商洛美食品牌推广计划》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赛铜奖,受到广泛好评;举办农产品电商直播活动,师生积极参与直播带货,通过直播形式向全国观众展示商洛的农产品魅力,为推广商洛农产品贡献力量。四是线上线下同步宣传,让商洛美食品牌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商洛美食地图”营销传播推广实践活动,向来商洛旅游观光、商务活动的客商及领导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商洛饮食文化,推介美食名吃名点名店,讲好商洛饮食故事、传播商洛美食文化、推广商洛美食品牌。同时,积极寻求与媒体合作,开展专题报道和系列宣传活动,在商洛美食地图微信小程序发布商洛美食地图的推广文章、视频等,提高小程序的曝光率,让更多人了解商洛美食的独特魅力。
三、依托校内学生社团,开展旅游线路营销
根植地方团队以“商洛精品旅游线路”营销传播推广为抓手,带领商洛高质量发展研究学社师生深入丹凤县留仙坪村、洛南县御史村、镇安县东洞村等地,开展商洛旅游宣传营销活动,让商洛全域旅游的盛世景象尽收游客眼底。

团队师生紧紧围绕商洛全域旅游和旅游品牌营销,对商洛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分析,先后深入丹凤葡萄酒庄、丹凤棣花古镇、留仙坪红色旅游基地等特色旅游景点,调研商洛的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开展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形成了《旅游品牌助力商洛康养之都建设:机理、路径与策略》研究报告,实践成果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省赛金奖1项、铜奖1项。此外,学社还与丹凤、镇安等区县政府合作,共同编制了《丹凤县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规划》、《丹凤县蔡川镇留仙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镇安县云盖寺镇东洞村山水乡村建设规划》、《镇安县米粮镇界河村乡村振兴规划》等18个乡村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为商洛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高校智慧和智库力量;与商洛市电子商务平台——商洛印象等企业携手,共同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了商洛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下一步,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旅游品牌助力康养之都建设”根植地方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商洛全域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营销策略,努力提升学社师生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校地共生”的理念,为商洛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