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团队全体成员:
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平台优化重塑的通知》(陕教技办〔2024〕12)文件精神,现将智库/团队2025年工作任务下达如下:
一、总体要求
1.优化研究方向
督促并保障已立项的智库内涵发展项目、青年创新团队项目按期完成结题工作。在全面总结过去教学科研、服务地方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智库发展优势和不足,调整和优化智库研究方向。精耕地方,持续优化,确保智库研究与商洛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更加契合。
2.深化特色研究
设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秦岭康养产业发展研究、秦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和数字秦岭创新实践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其中,以秦岭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为锚点,产业化、经济化、数智化、平台化为创新发展主要进路,实现秦岭区域“文化—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同与高质量发展,致力建成“生态秦岭、文化秦岭、数智秦岭、和美秦岭”。
3.扩大合作网络
在前期与丹凤县协作基础上,拓展合作对象,争取更多区县资源,因地制宜专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与困境。同时,争取与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智库的研究资源和合作领域。
二、任务指南
1.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沿着“盘点—监测—保护—利用”的逻辑脉络,对秦岭生态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历时监测评估秦岭生态状况与保护成效;以秦岭山地保护与资源开发、绿色综合利用为切入点,研究秦岭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碳汇及碳金融开发研究,既牢牢守住绿水青山,也要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
2.秦岭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立足秦岭生态资源优势,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图本,探究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科学规划康养产业发展布局;研究秦岭地区农特产品、绿色食品、中医药康养、康养旅游等产业发展路径;以县域经济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3.秦岭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深耕秦岭历史文化资源、秦岭文学、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中华文明研究阐释,深入挖掘秦岭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秦岭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模式,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融合发展;促进秦岭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扩大秦岭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4.数字秦岭创新实践研究
围绕数字转型、技术赋能与平台效应的向度展开,对秦岭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建立秦岭生态、文化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存储和共享;探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建立秦岭数据智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要素开放共享,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
三、具体要求
1.任务指标
智库/团队全体成员结合“优化研究方向、深化特色研究、扩大合作网络”的总体要求,从任务指南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秦岭康养产业发展研究、秦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和数字秦岭创新实践研究”四个研究方向中至少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作为自己的年度工作任务,成果形式为“发表论文”“资政报告”或“研究报告”三种形式任意之一。
2.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2025年5月9日前
(2)中期检查:2025年7月18日前
(3)成果核验:2025年10月12日前
(4)考核验收:2026年1月30日前
(以上任务由张迪负责督促落实)
3.注意事项
请智库/团队全体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领任务,产出成果,以高质量理论成果和高水平实践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秦岭区域发展需求。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
2025年4月28日